灵魂画师,在线科普多云平台/CMP云管平台/中间件/虚拟化/容器是个啥

经常碰到有人问:

你们是云管吗?

你们和CMP多云管理平台有什么区别?

你们这个多云平台到底是个啥?


emmmmm,问题还挺不好回答。

为了说清楚这些问题,但又不希望你们被更多专业IT术语绕得更晕。(IT界造词能力真的强~)

我们决定努力一把,尽量大白话加上灵魂配图,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说:

1、追溯一下企业级IT的历史,看看CMP云管平台和云原生平台诞生的土壤;

2、放眼当下,看看多云平台常见的五种使用场景,你就明白多云平台关心的重点是什么了;

3、强行对比一波,多云平台和多云管理平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间绕不过去的一些专业概念,比如中间件啊、虚拟化啊、容器啊、抽象啊,我们都来一波灵魂版科普~~

追溯历史:
CMP云管平台和云原生平台诞生的土壤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世界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企业级IT世界,一种是云原生IT世界。
传统企业级IT世界长这样,由应用,中间件,DB数据库,OS操作系统,本地硬件资源组成。

中间件这个词最早1968年就出现了,但是到1990年才算是在传统企业级IT世界里扎根下来,成为坚实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这个世界在1990年正式成形,到现在已经快30年。

这里面可能会让人有点费解的就是中间件了,从名字完全看不出来是干嘛的。现在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就是中间件。中间件出现之前,应用跟操作系统是一对一直连的。这造成的麻烦是:不同应用之间互相隔离,各自为政,形成下图左边这种多筒仓式结构。应用无法在不同平台或OS环境中移植,而这会造成大量重复工作及效率低下不灵活。

而像右图,中间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只要将中间件升级更新,并保持中间件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变,应用软件就几乎不需任何修改。
(然而,随着中间件发展得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不同中间件提供商经常使用专有的API和专有协议,不同厂家之间无法互通,或者有些中间件只支持某些平台,中间件本身的使用也变得很复杂,这些就都是别的坑了。。。。)

在这个世界里还有一个延伸主体存在:IT咨询公司,主要提供BPM(商业流程管理)服务。

说白了,就是有一批聪明人意识到,所有的数据背后所代表的都是业务流程中的某个步骤。而一个业务流程是由系统和人共同完成的,咨询公司就负责帮公司找出这个过程中效率低下的地方,由IT人员把那些可以自动化的事情自动化,确保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流向正确的地方,同时对人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人和系统共同达成业务目标。

然后,变化出现了。
虚拟化技术不断成熟,私有云和公有云逐渐成长。

虚拟化又是啥?

Hypervisor一种运行在基础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

物理机时代,需要把很多不同应用堆在一台服务器上,这些应用如果不能和睦相处就会造成装了这个搞死那个的情况。而虚拟化的思路是,用hypervisor软件欺骗操作系统,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在独立的硬件上,其实他们看到的所有硬件设备都是经过hypervisor封装过的“虚拟”设备。

然后,你只需要为不同的应用申请不同的“虚拟机”就行了。


虚拟化到一定规模,就出现了私有云,对外开放服务就有了公有云。

许多公司逐渐发现自己要处理许多云管理工具,有些管私有云的,有些是管公有云的,有些负责A功能,有些负责B功能,他们之间也都互相隔离,造成很多重复工作和麻烦。

这就引发了一个新需求:一个帮助企业统一集中管理这些云管理工具的平台,为IT管理提供便利。

当当,云管平台CMP出现了。


与此同时,云原生IT世界也在逐渐成形。

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Docker 的出现,容器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技术新纪元的开启,使原有的基于虚拟机的云主机应用,彻底转变为更加灵活和轻量的“容器+编排调度”的云平台应用。


Docker 提供了让开发工程师可以将应用和依赖封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的能力。容器技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隔离机制,让进程误以为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运行,从而实现了既能共享内核又能避免冲突。

因此,在容器时代,虚拟化已经不那么重要,容器的隔离机制已经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虚拟化的作用。


2006年,AWS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微软发布Azure,阿里云正式对外。

2011年,Google Cloud对外发布。

2013年,腾讯云全面开放。

2017年,华为云对外提供服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有云平台已经足够成熟,能够提供灵活快速的集成能力,同时提供中间件云服务工具,DB,满足企业级用户的需求


不同于传统IT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企业应用与底层资源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我们的多云平台就在他们之间。往上我们会深入到企业应用的工作流层面,往下我们能调度最适配的本地以及多个公有云资源。

(相关参考:CTO说 | 非容器化应用怎么玩多云?Kubernetes不管我们管啊)

放眼当下
多云平台常见的五种使用场景

1、A云上做测试/开发,B云上进行生产

最开始更常见的一般是在云上做测试/开发,在本地进行生产。但有时候可能颠倒过来,因为你可能需要云的多区域能力或者像CloudFront CDN这种高级功能来为生产环境加速


参考:我们之前做的全球公有云地域分布图


2、本地资源不足,溢出到云

企业对资源的需求是不稳定的,有高峰有低谷。

本地资源一般不可能按峰值需求采购。所以在资源不足时,需要云上资源来对本地资源进行弹性补充。


3、多云灾备

在一朵云上跑一个生产系统的应用,同时在另一朵云上备份一个同样的应用,并保持数据同步。最大程度确保数据安全。


4、单个应用同时在多个云上跑

多云环境既可以让你在多个云上跑完全不同的应用,也能让你同时跑单个应用。

同一个应用的不同组件分别在不同云上同时运行,如果一朵云出了问题,任务是有可能完全不受影响的,让损失降到最低。


5、多云套利

在不同云上,不同时间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云资源价格是不同的,如果再加上竞价实例资源价格的极强可变性(相关参考:云资源中的低成本战斗机——竞价实例,AWS、阿里云等六家云厂商完全用户使用指南),差别就更大了。

多云能让工作任务被动态地部署在多云环境里,始终利用性价比最高的资源。


强行对比
多云平台和多云管理平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就一条,两者都能对本地以及多个公有云资源进行纳管,都能对底层资源进行抽象。


而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目标不同

云管平台的目标是资源层,关心的是运维。

我们的目标是应用层,关心的是业务。

2、方向不同

云管平台是从水平层面实现对用户底层资源进行全面集中管理,大而全。

我们是从用户的应用层面往下,考虑整个业务的运行优化,完成对底层资源的调度和管理。

3、服务人群不同

云管平台的服务人群是:IT部门

我们的服务人群是:企业业务部门+IT部门

4、抽象层面不同

云管平台抽象的只是资源。

我们是对资源和功能都进行抽象。

呃,抽象的意思就是我基于底下的功能或资源抽象出一个池子,你不用管我怎么实现,你告诉池子你要啥,你要干嘛就得了。

我们最近干了件大事!!点开看看?

上榜啦~花费4小时5500美元,速石科技跻身全球超算TOP500

- END -


关于我们:
速石科技专为有高算力需求的企业级用户提供一站式算力运营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升10-20倍业务运算效率,降低成本达到75%以上,加快市场响应速度。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药物研发、基因测序分析、半导体行业的EDA仿真及电路设计、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开发、虚拟碰撞试验以及AI人工智能。

想了解更多,可添加小F微信(ID:imfastone)

文章推荐:

>>AWS、阿里云、Azure、Google Cloud、华为云、腾讯云 各种云服务器价格收费对比(上)

>>云资源中的低成本战斗机——竞价实例,AWS、阿里云等六家云厂商完全用户使用指南

>>球半导体行业上云格局一览和十个上云实践问题的过来人解答

>>3秒即得最低价,速石上线「多云成本计算器」,来算一下?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灵魂画师,在线科普多云平台/CMP云管平台/中间件/虚拟化/容器是个啥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